马鞍山

首页>地方频道>马鞍山>社会

从不被看好的“大个子”到“特战精兵”

  记者 涂慧民 通讯员 张良奎

  日前,广东省境内广州军区某特战旅训练基地笼罩在蒙蒙细雨中,几个矫健的身影正在丛林中敏捷穿行,该旅特种作战四营正在进行日常反恐演练,这次行动的指挥官是一名来自马鞍山的80后——四营二连一班班长芦俊。

  跳伞、攀登、穿越雷区、识图标图、荷枪实弹在铁丝网下负重急速爬行,在芦俊的指挥带领下,特战队员们每次精确地出击和精彩的表现,都会引来现场观摩人员的赞叹。

  三次报名参军,终成子弟兵

  “有一根弦我们紧绷着,有一种使命我们肩扛着,有一片风浪我们紧盯着,有一声号令我们等待着,忠诚血性,敢打必胜,听我们的连魂响彻长空,无所畏惧,再建新功,我们时刻准备着。”演习结束后,芦俊在所在连队的连歌——《时刻准备着》的背景音乐声中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面前的芦俊身材高大、英气逼人,如非亲眼所见,记者很难将眼前这个阳光帅气的28岁小伙与特种兵画上等号。

  与军旅生涯结缘、毅然三次报名参军,改变了芦俊的人生航向。2005年,芦俊刚从马鞍山工业学校毕业后不久,便被一家长途货运公司录用,入职3个月后的一天,他偶然看到街道上挂着“依法服兵役是每个公民应尽的神圣义务”的横幅后,潜藏心底的军旅情怀被悄然触动,当天下午,他走向了参军报名处。

  然而,芦俊连续两年报名参军,均因个子太高、体重太轻未能如愿。怀着对军旅生涯的那份特殊感情和梦想,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芦俊在工作的同时,每天都抽出时间锻炼身体,体重和体能不断增加。2007年年底,芦俊第三次报名参军,这一次他终于如愿以偿进入部队,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子弟兵。

  为进一步提高体能,入伍后芦俊坚持每天比战友提前半小时起床,腿上绑着沙袋,身上穿着沙袋背心,先跑上5公里,再回来参加连队的正常训练。作为士兵,狙击射击是十分重要的技能,为练就一枪毙敌的绝杀本领,芦俊把圆石子、弹壳放在枪管上进行据枪定型训练,物品掉一次自觉加练10分钟,最终,石子、弹壳能保持两个小时不掉。

  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芦俊的个人素质便在同批入伍的战友中脱颖而出,新兵下连时,他被选进了特战队。

  从军8年,全身大小伤疤28处

  “他这个大个子,看起来就很不协调,乍一看,确实不像是一个特战精兵的料。”谈起入伍时对芦俊的第一印象,特种作战四营营长柏安明如是说。但就是这样一个“先天条件”并不优越的芦俊,却在入伍8年中,刻苦训练,认真学习,成为一名骁勇善战的“特战精兵特种兵的训练是不平凡的,时常是生与死的考验。2011 年7 月初的一次险情令芦俊记忆犹新。当时,广东省某机场正展开一场实兵对抗演习,芦俊和战友们登上飞机,实施1000 米低空武装跳伞任务,芦俊是最后一名伞降队员,三步离机后,他像往常一样数秒:“1、2……”根据以往经验,此时主伞就会打开,人会明显感到被降落伞拽住的冲击力,但当芦俊数到“3”时,还是没有感到向上的拉力。“从一千米掉到八百米,伞仍没有张开。我发现情况不对,立即进行处置,用伞兵刀割断了缠绕伞翼顶的两根伞绳。”芦俊说,主伞发生异常,他迅速调整空中姿势进行紧急处置,并快速抖动伞衣,将身体展开成反弓形。“当降落到四百米的时候,降落伞完全张开了。”这是一次生与死的考验,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成功处置险情,芦俊的表现让在场的跳伞专家印象深刻。

  部队是否有战斗力,不仅体现在战士们的个人军事素质上,更体现在以班为单位的整体凝聚力上。“特种兵的情谊是什么?就是——兄弟,我能替你挡子弹。”芦俊正是以这样的誓言来践行“兵头将尾”的职责。

  2012 年6 月,南方某基地海训场中的一幕令班中战士蒋海亮记忆犹新。“那是一次军区比武,训练中,官兵们不但要与海浪共舞,有时还会受到水母的攻击。如果班长当时不用手把水母拨开,可能受伤的就是我们。”蒋海亮告诉记者,在海训比武中芦俊冲在最前面,在离海岸还有几百米的时候,一群水母出现在他的眼前,想到身后的战友,芦俊勇敢地迎了上去用手拨开水母。“水母有毒,被它蛰一下是一种锥心的刺痛,伤口会溃烂,连针都缝合不了,就一直溃烂。”

  胜利是最大的褒奖,疤痕是最好的勋章。芦俊从军八年,已经历了一次手术、五次骨折的伤情,全身大小伤疤达28处。

  一次又一次的“实战”经历,让芦俊和战友们变得一次比一次智慧和果敢。“特战部队,没有特殊的人,只有特殊的记忆。”芦俊身上的血性、虎气,以及敢打必胜的出色表现,无愧于“兵王”的褒奖。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82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