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

首页>地方频道>马鞍山>要闻

产业先行 为振兴赋能 马鞍山当涂县黄池镇西河村瞄准产业定位,壮大集体经济

  从村集体负债40多万元到270万元村集体存款,从“落后村”到“示范村”,马鞍山市当涂县黄池镇西河村的巨大变化,得益于找准定位、因地施策。

  虾稻混养、高产粮油、鱼莲共生、瓜蒌种植、特色民宿五个产业,犹如五根手指,握起西河村产业振兴的拳头,让西河村的“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之路越走越宽。

  土里“掘金”生态产业造福乡民

  1995年就南下淘金的沈佐强,2018年创业受挫回到了村里。“村党支部书记张庆华说我有创业基础,建议我在本村发展特色瓜蒌种植产业。”沈佐强介绍,当年,他用家里的地试探性地种了3亩,发现西河村非常适合瓜蒌种植,便逐步扩大规模。不过两年时间,在村委会的支持下,强哥瓜蒌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土地流转规模就达到了156亩,今年的年产值预计能达到187万元左右,刨去人工、土地租金等成本,每亩地的收益近9000元。

  “以前瓜蒌籽收上来,要送到外地加工,不仅运输成本高,也不利于控制质量。今年,我们计划投资20万元上马一套瓜蒌籽炒制设备。”不仅如此,沈佐强的未来规划还涵盖了瓜蒌籽深加工、家禽套养等,让单一经营逐步走向多元化。

  “在产业的选择上,我们坚持有特色、抓高效。目前西河村的土地流转价格基本都达到了1200元/亩。”西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庆华介绍,“另外,农民将土地流转后,还可以到合作社务工,月收入一般不低于2200元。”

  做足“水”功 提产增效做强集体经济

  地处大公圩,丰富的水系,是西河村不可多得的自然财富。

  “在其他地方,的确很难一下子流转这么多成片的水面。”来自塘南镇的庄维洋与三位合伙人一起,在西河村流转了330亩水面从事小龙虾养殖,前期投入100万元左右,预计今年的年产值可达到230万元。“未来我们还将探索稻虾混养,进一步提高亩均效益。”

  行走在西河村,大大小小的鱼塘随处可见。“目前,在西河村,鱼塘承包规模在30亩以上的有十来户。”张庆华介绍。

  “村里有计划将鱼塘承包大户吸纳为官圩人家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的成员单位,为承包大户进行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养殖条件,大力发展本地的鱼莲产业,增加附加值,进一步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村党支部副书记李祥松介绍。

  盘活资源乡村旅游未来可期

  “这里环境安静舒适,晚上走到青山河大埂上看看星星,感觉很美,吃得也很新鲜。”5月10日,西河村官圩人家民宿迎来了几位客人,来自马鞍山市区的朱女士对记者说,她已经是第三次来这里,为了错开周末的高峰期,特意选择了周一过来。

  官圩人家民宿原来是西河村最西边的一处闲置住宅,三面环水、绿荫如盖,紧邻青山河大埂。2018年,西河村联合青山控股和一家餐饮集团,精心整顿装修,建立起“官圩人家”民宿品牌,再发包经营,既实现了闲置资产再利用,又为村集体增加了一笔额外收入。

  据介绍,“官圩人家”去年的营业额近25万元,高峰时日营业额达5000元,今年预计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5月12日,官圩人家负责人雷平带着村民在附近的临河路路边栽种菊花,“一切顺利的话,今年11月份这里将会变成一条色彩丰富的菊花景观带。”雷平说,“目前,我们正在扩大民宿营业面积,同时积极谋划文体活动项目。相信乡村旅游未来一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记者手记

  从一个集体经济收入为负数的贫穷落后村,到现在交通便利、景色宜人的省级中心村,西河人把幸福都写在了脸上。在西河采访的五天时间里,能真真切切感受到西河百姓的那份小确幸,每采访一位村民,他们都不慌不忙、满怀笑意。

  乡村振兴,产业为本,民生为重,只有找准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让广大农民共享发展成果,方能切实提高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西河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记者 陈敏娟 刘明培 董全喜 唐焱)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010
收藏
分享